⑴
妹子在某大公司做政企合作。前段时间从公司内部调来一个新领导。领导让妹子写工作中的困难和不足。妹子写与政府关系不到位,在想办法联系上。领导看完后说,你别整这些虚头巴脑的说辞。他叫妹子重写。妹子找到我,让我给建议。
这个问题得从两方面给建议。
第一,妹子这表达,也不怪领导不爱看。啥叫关系不到位?到底是哪个阶段的关系不到位?是领导周边的“小鬼”没打点好,以至于话都传不到领导那?是能见到领导,但沟通不顺畅?什么叫不顺畅呢?还是前期沟通的很好,但事后无实质性进展?
这些都可以解释成关系不到位。如果你不解释清楚,那你说了等于没说。不要小瞧这类问题,我在咨询中发现太多人都在犯这种错。虚头巴脑的抽象事实(fact)说不说无所谓,该说的是具体的行为(behavior)。
这个沟通能力在向上管理中非常重要。想得到老板的助力,你必须有本事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让他迅速明白你的困难、你的诉求在哪。你总不能等着老板发问吧?
第二,即使妹子的工作报告规避了上面的问题,你也不能说她圆满的完成了老板的指令。妹子得思考下,老板让她写这篇报告的真正意图是什么?他的底层诉求是什么?
新官上任,你觉得此时妹子的老板最想要的是什么?是迅速做出一些成绩来吧?是相较于之前在这个位子上的人,他上来后局面有所突破吧?这里的关键是“迅速”。一方面,他希望让提拔他到这个位子的大领导觉得自己当初的决策是正确的。另一方面,新官上任三把火,他也想迅速打开局面,让他的部下们意识到,新老板有能力、有格局。跟他混,有奔头!
如果能明白这些,那妹子写报告时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将困难和不足写的清晰具体。她得帮助老板成功啊。帮助老板成功就是帮助自己成功。作为他的下属,妹子和老板的利益是绑在一起的。就算是写困难和不足,也得有主次和轻重缓急之分。比如说,哪些困难是小困难,解决了容易出成绩?哪些是大困难,需要层层突破,短时间内不要指望,但要是布局好,长久来看可以有大收获?
把这些交代清楚,你说老板看了能不舒坦吗?如果妹子总是能把老板交代的任务往前多想多做一些,时间久了,他能不器重妹子吗?
总有人说,老板不给自己机会。对对对,都是别人不好。你咋不想想,你有没有在你瞧不上的职责内有智慧有创造性地的多做一些,让老板发现你是一个可塑之才?如果总想着等有了机会再表现,那你还是别做黄粱美梦了。不存在的。
⑵
还是这个妹子。她当初跳槽到目前公司时,她是没有相关经验的。那为啥录用她呢?我们猜,可能是当时录用她的老板看上了中间介绍人的资源。话说这个老板,可凶了。妹子上班第一天,老板就通知她从今天开始每天都要写工作日志,写完发给他看。妹子的第一篇日志,老板读后的评论是,你不要写流水账。妹子当时很苦恼,问我该怎么写。
老板为什么要她写工作日志?他不想看流水账,那他想看什么?
这两个问题是一体的。这里首先要考虑妹子当时的处境。她自己算是“空降”吧,只有技术背景,没有公关背景。就算前期面试聊的再好,也存在“隐患”,毕竟妹子的很多“问题”都还没暴露出来。对于那时的老板来说,妹子就是个“炸弹”。面对这种“不可控”,老板的诉求是“控场”。
让妹子每天写工作日志是为了“控场”。观察妹子工作时的言行是一方面,让妹子写日志是另一方面。这两方面相辅相成,帮助老板更快更好的摸清楚妹子的实力和局限。
对妹子而言,写日志是为了让老板更好的“用”自己,以及向老板传递一个信号,我是靠谱的、“可控可改造的”。知道这些后,再去写日志,才不容易抓瞎,才不容易写成没有阅读价值的流水账。
我跟她说,写日志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。今天的工作让你对xx问题有了一个怎样的认知。你做之前是怎么想的,做完后你回头总结时是怎么想的。你由此得到的启发是什么。未来遇到这类事你打算怎么做。面对工作中的阻碍,你的分析见解是什么,你认为问题的核心卡点在哪,未来的时间里你打算怎么解决。诸如此类的内容吧。
之所以让她不要害怕暴露无知是因为她是新手,老板对她的期待就不会高。他知道,这妹子犯错在所难免,只要她别愚蠢到总犯同一类错误就好。我跟她说,趁着你老板现在愿意花时间陪你成长,你要抓住机会,快速犯错。收到反馈后,快速改进。现在的犯错成本很低。如果现在不敢犯错,难道等你以后挑大梁了再犯错吗?
如果没有这个觉悟,猜不到老板的真实诉求,只是傻了吧唧的按部就班的写日志,结果可想而知。同时,被动写作的另个负面问题是妹子可能会很反感做这个事。心想,我今天已经工作很累了,老板这个千刀剐的还要我写日志!万恶的资本家!
当她这么抱怨的时候,她一定想不到,这看似多余的工作,最大的受益人其实是自己。呵呵,要是知道这点,她肯定不会带着抵触情绪写日志,说不定带着的是满满的感恩之情呢。(这里其实可以展开说很多,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认知行为疗法。情绪的产生是因为你对眼前发生的事做出了解读。想改变情绪,你得从改变对这件事的解读开始。)
▼猜老板的诉求不见得第一次就能猜对,不过这不是问题。先按照自己理解的去执行。若发现不对,及时做出调整就行。当然,和老板来一次开诚布公的沟通也是极好的,但是人的很多隐形需求不是别人问就能问出来的,否则也没有“眼力价”这一说了。